找到相关内容966篇,用时49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道德意识来源论纲

    形成,都是以我们道德意识存在前提。因此问题首先在于:我们什么会有道德意识,它们依据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引发了我们道德意识?  这样一种追问道德意识起源做法,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是理所当然...我们可以借着历史上出现各种伦理现象和伦理学说来检验、说明和论证这个三来源说历史合法性。  先以现象学伦理学例。狭义现象学伦理学、即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主要是属于心理学伦理学一路。它主要...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865976.html
  • 练建现代菩萨行三要著(三)

    法说)。大悲大智圆成佛陀,他三业或“说一或“默”,无非“大用流行”。见佛,多少领会些佛陀大用,透人身心佛法,就会落落实实地发力起用。大功行,乃见佛必具条件。痛切地策呼与锥箭,大功行才提得住、...得多也舍得陕。不过,应该注意,尽管舍得快,也要舍得当。肯舍固然是桩美德,但布施错了,反而增加对方罪恶,这就不必布施。应该布施,即使花费多一些,只要有力量,也不影响家庭生活,就应该尽力而。佛法最...

    释仁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0766056.html
  • 论惠能门下禅法特色

    旁正之争便主要在南能北秀这两系之间进行,并发展到两系门下“相见如仇雠”地步。以神秀代表“北宗”与以惠能代表“南宗”虽...建立起来,无论是神秀北宗息妄修心,还是惠能南宗无念显性,都是一种心性学说,都是“心”宗教。神秀北宗以本觉真心依持,以心体离念觉,故倡导“凝心人定、...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3566087.html
  • 中国古代宗教观身体性

    但这种超越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内在,而是之于身体内在。这不仅表现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中国古代“感生崇拜”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彻底身体性“男女交感”, 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转变;而且还表现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时”神圣性发现,每一个人指示出了步入人生内在超越现实可行途径。中国古代宗教观身体性...

    张再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666213.html
  •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

    如是遍学,乃离少闻障也。戏论者,随处心有所执之谓,如本经云我当庄严国土之妄语也。菩萨不住事等生心,乃得离小缘作意障,如是学,超二乘,以成佛,故得大身。以无自性方便,展转增上而悲愿益切,乃得离舍...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   般若诸经,以《大般若第二分》即《大品》主干,《金刚经》则其根本也。龙树判《大品》前後两道:般若道以善现般若为主(经有明文推重,所谓菩萨般若当於须菩提品中求也),善现...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3166679.html
  • 桂月集(2)

    巴蜀文化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加上巴蜀各地(包括峨嵋山)佛学院成立,大量培植僧才,传戒授法,普度众生,禅德遍布巴蜀,而律传教,弘宣法化,使巴蜀每座寺庙禅林,都成为一座弘扬佛教、安禅办道清净...言谈举止、民俗习惯、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带有很多佛教成份。例如一事成功后,欢呼“阿弥陀佛”,遇到坎坷,祈求“阿弥陀佛”,毫不思索,随口而出。增加人们“舍染归净”、善会恶道德观念。培养人们高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0867170.html
  • 大乘菩萨心行与佛教女性观

    下层平民接受了原有佛教思想后,又以本阶层地位权利前提,不断使其“众生平等”呼声渐趋高涨,以求得他们现实世界自由空间和利益最大化。正因为如此,大乘佛教对包括人类(当然也含女性)在内一切生命终极平等...风格,渐渐向更大范围民众靠近。这种在佛教精神本位“心作用”上提升,不但适应了现实需要,也更加贴近释迦牟尼舍家弃国抛妻别子、力求以所发现宇宙人生真谛淑世度人本怀,佛教在境外两千多年不绝如缕地...

    杨孝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1167429.html
  • 僧教育之宗旨、目标与施实原则

    长久以来人才不继,各道场似乎已到了求才若渴程度。然而教育毕竟是百年树人事,在缓不济急窘境下,往往一个初发心佛弟子,在一换上僧服后,就被迅速地要求投入常住工作当中(名之发心修福报、消业障?)...而投入了常住工作中【注一】,阻碍了他最宝贵学习机会及阶段,教界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可造就人才,殊可惜!可痛!   即使最后实在有不得已因素,必须让部分未受完足够僧教育僧众立即投入常住工作,我们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3367639.html
  • 试论传统文化中禅精神

    地缘是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人缘是人与人群分共居社会团体。大抵人烦言语举止,在各自所属群体里无不起着传递信息作用,不同思想行为模式常常成为他人仿效对象。于是,由种种发现和发明原料文明...了一部属于自身文化发展史。如果说,“发展”一词包含了“进步”意义,那么我们按理应为人类携同文化一起进化至今感到骄傲。  然而不幸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随着人类迁徙而来种族料纷日益增多,抢夺...

    沈诗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1367832.html
  • 从“朱陆”到“儒释”: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从“朱陆”到“儒释”: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以彭绍升“儒释”观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张志强  在关于清代思想史的已有解释模式中,无论是以汉宋对峙模式将清代学术思想理解汉学对宋学批判(如江藩)1,还是在对阳明学反动意义上,将清代学术思想理解是向朱学道问学复归(如钱穆)2,甚或是在阳明学自身发展中,将清代学术思想理解是向内转后发生反向冲力,而开展出肯定...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0967986.html